晓涓说瓷 欢迎来到瓷魁之乡,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冠海内外的汝瓷是汝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汝瓷神秘、高雅、清淡、含蓄。宋代以来『汝瓷』的方方面面以及种种悬疑,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课题。 我尝试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汝瓷。不敢奢望以下言论带您进入学术领域,只希望您读过此文之后,对汝瓷有个整体认识,进而了解她、认知她、喜爱她。
了解汝瓷 “雨过烟云漫散时,一抹天青为汝来”
时间:北宋年 烧制:铁还原 身份:官窑器 温度:中温烧 高定:宋徽宗 胎色: 香灰胎 地位:瓷之首 声音: 短而哑 分类:青瓷系 光泽: 弱柔亮 产地:汝州市 釉色: 青如天 原料:地域性 釉质:高纯净 材质:原生态 釉面:润如玉 制作:手工造 釉感:乳浊状 周期:六年成 光感:随光变 工艺:百八道 外表:梨皮点 技艺:独特性 微观:晨星稀 入釉:玛瑙末 泥料:高铝胎 纹片:多层开 釉料:高钙釉 发色:黄金土 圈足:芝麻钉
认知汝瓷“青如天,面如玉,胎骨轻薄香灰色;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①釉色:汝瓷烧制后以青色为基调,是单色釉的复合色。整体色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②釉面:釉面略带斑斑小点,釉薄处略泛红晕,釉如堆脂,观其釉温润含蓄、光亮而不刺目;拂其面如玉似绢,似玉非玉而胜似玉。③釉质:釉质纯净,多呈乳浊状、半乳浊状或半透明状。④纹片:釉面开细碎片纹(茶器可开片或不开片),纹理纤细、多层开片、层次感强,随着入射光线角度的变化有冰裂纹,鱼鳞纹、蝉翼纹、柳条纹、网络纹、蟹爪纹等等。⑤釉内景观:用4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观看可见釉下多层稀疏气泡,晶光熠熠,犹如晨星闪烁。⑥造型:造型简约,器型规整,线条流畅,端庄大方。⑦胎色:粉白、灰白、浅灰、香灰等色。⑧胎质:胎骨轻薄,胎质看似粗松实则细密。 ⑨声音:中温烧制下的高铝耐火胎质不完全磁化,故而敲击起来声音短而哑。⑩装饰:手法多以弦纹、雕塑、印花、刻花等。⑪支钉:一头尖一头圆,十分细小如同芝麻。汝瓷烧制部分采用支钉满釉支烧法,烧制后的器物圈足边缘处留下极细小的白色痕迹,且以奇数居多。
喜爱汝瓷
其型简约 其釉含蓄 其色自然 其质纯净 其韵灵动 其意深远 审美核心——汝道至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汝瓷既有其器,也有其道,巧妙地将道教哲学融汇于实用性与艺术性、工艺与审美兼容的技艺中。“道”在汝瓷中可以理解为规律,或者一种默默影响汝瓷的力量,通过汝道所达到意象的、精神性的追求。 汝道至简,汝瓷尚简,深刻地说明了汝瓷的道——审美核心及价值标准就是简。可以说,简,才是汝瓷核心的审美追求,是它遵循的天地之道,艺术本源。它恪守着汝道——简,但“道”亦为万物之母,“简”到极处便内蕴万种。
审美思想——三教融合
宋代儒、释、道三教融合,儒家在道与佛两教的相互渗透与学习,提倡“中庸和谐”,进一步在汝瓷上体现为“简约之美”;佛教追求观自在,求得“大德圆满”的圆融境界,在汝瓷上体现为“典雅之美”;道教的“清静无为” 可喻汝瓷的淡青色,被视为“自然之美”。
审美精神——天人合一
天有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在于“成万物”。汝瓷艺术是天人合一最直接的体现,是手艺人与金木水火土的交融,虽然手艺人掌握了汝瓷烧制技艺的内在规律,但总是要在处理自身与万物关系时,呈现出一种交融与共享的状态,是万物与自己为一的精神境界。
审美价值——瓷冠五窑
汝瓷位居我国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之首,它不但拥有了工匠的烧制技艺,并且融入了文人的思想修养,形成了宋瓷的美学精神,这种极简思想内涵与艺术技艺的融合,支撑了其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的地位。
审美状态——儒雅之姿
文质彬彬宛若君子,它与汝瓷的形与神合二为一,因此汝瓷便成为玉的化身,汝瓷的釉色是生命的颜色,手艺人通过自己的技艺和情愫赋予了生命,汝瓷开片发出的声音就像一个生命的诞生,随着纹路不断的裂变就像人生走过的道路,这既是文化的积淀,又是生活阅历的积累,是对人生充满了希望,拥有了自信,更是对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
审美格调——清淡含蓄
汝瓷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瓷器的传统审美习惯,不再一味地追求瓷器外部的表现形式,更注重器物内在的韵味和意境。其清静淡雅的釉色彰显一份清新脱俗的美,唯美含蓄的内在更能将内敛的美感散发出来,生动的表达了具有儒雅之心高洁之士的内心渴求。
审美理想——淡愈远、静愈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欣赏汝瓷我们可以感受她的简约与丰富、单一与复合、空灵与充实,从而将复杂的人生回归自然的本心,从中沉淀出自己清晰的思路,得到那份宁静与真实,从而开启人生的大智慧,才能让生命的航船愈走愈远。
文质彬彬宛若君子 ——论汝瓷之美 李晓涓 郗奎奎 中国是瓷国,宋代“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古瓷的最高水平,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其中,“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在“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魁”,汝瓷又堪称宋瓷之粹。明朝著名书画家徐渭在他的《墨芍药》画中题诗写道①: 花是杨州种,瓶是汝州窑。 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 高傲的徐渭也禁不住赞叹汝官瓷的精致典雅。 眼下,网上流行一首《百句宋瓷歌》,这样起始吟咏: 人类文明物,宋瓷标印记; 自然风韵美,发挥臻致极; 不太尚奢华,未好奇巧趋; 钟爱大自然,细嚼且含蓄; 朴素自独特,气韵惹人迷; 臻峰求品质,碗盘杯盏齐; 美学韵味足,今仍博殊誉。 这些精美的诗句与其说是赞美的是整个宋瓷,不如说是对宋瓷中的杰出代表—汝瓷的赞誉。造型、胎釉、纹饰,是汝瓷艺术的主要语言,也是汝瓷之美的重要表现手段。汝瓷之美,正是通过这三种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代表了一个时代陶瓷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的一个范本。 简约之美 简约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汝瓷正是这种“艺之极”的简约艺术的经典代表。常言道,汝瓷无大件,汝瓷无小器。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着对汝瓷简约艺术的深刻理解。所谓“汝瓷无大件”,是就器身高度而言的;所谓“汝瓷无小器”,则是说汝窑器精致至极。汝瓷的简约艺术,首先表现在造型的视觉效果上,而造型又主要表现在器型构件的各种比例关系上,它遵从上下对称,左右逢圆的审美标准,不论是盘的高度与口径的大小,盘口撇开的幅度,还是洗的高度与花口的起伏,无不表现为一种令人叫绝的比例关系,真正达到了“增之一分则嫌高,减之一分则嫌矮”的奇境,正是做工精良、比例完美的魔法,使它真正成为造型充满韵律的艺术。 人类一直在探索“美在哪里”,其实“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起于差异的对立”。②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受的,汝瓷的简约艺术是一种矛盾对立和谐的艺术,通过刚柔并济的线条,首先表现在刚柔的对立且完美结合上。刚者,胎之器物也;柔者,釉之神韵也。汝瓷的器型采用了青铜器刚柔并济的线条。汝瓷的胎质看似疏松实则致密,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这样的质地,也很容易导致器物的厚重、笨拙的。但艺术家通过刚与柔的线条,实现了刚柔浑然一体,以柔化刚,由于张驰有道因此而富有力度。在具体的细节塑造上,汝瓷也十分注重在对立中实现和谐。你看葵口洗,它是奔放、跌宕的,有向上跳跃的曲线,也有向下收敛的曲线,这种矛盾对立构成了一首优美的旋律。你看青釉奁,素洁的天青釉是内敛的、娴静的,但在外壁上、中、下分别凸出的两道、四道、两道旋纹,仿佛“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静中有动、寓动于静,一尊静止的奁因此而活跃起来,充满了韵律。可以说,“矛盾对立的和谐”,使汝瓷越是简洁。详细地端详一件汝瓷,凝视它的美形,越能让我们更多地发现它优良的天姿,美妙的神态。 汝瓷是一本丰富的美学教材。从汝瓷的身上,我们再次悟出了一个审美或表现美的艺术法则:美的最高境界是做减法。更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是:汝瓷奉行的简约至上,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的艺术审美偏好,与现代主义中的简洁、色块主义对造型和色彩的取舍,颇有共通之处。这说明,汝瓷的审美经受得起历史与不同种族、文化的检验。 自然之美 汝瓷所表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汝瓷正是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深沉静默”的“浑然融化”。它是人本主义的体现,也是徽宗对汝瓷艺术的情怀和显现,它的艺术魅力,与儒释道各自的精神底质相对应。因此,汝瓷是具体物象的艺术,同时也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汝瓷的“天青”直接启示于“天晴”,是想将“自然美的印象”,借着瓷器普通化、永久化。 汝瓷以当地天然氧化铁矿石为主要着色剂,经还原烧制后产品呈现青色为基调,釉色随光变幻,是单色釉的复合色,釉质纯净呈半透明状或乳浊状,釉中多布红晕,如珠玉之光但无炫目之芒。汝瓷主要有四种釉色,除天青外,另外三种月白、天蓝、豆绿,顾名思义都直接取法于自然。月白釉像一张睡美人的脸,是一种娴静、富有生命韵律的自然之美;豆绿釉像五月夏至生成的青豆,饱满灵动,蕴藏着无数的生机;天蓝釉像天地交接处的一丝柔蓝,温润而又幽深。当然,“自然之美”并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艺术之美总是熔化在优美的形式里。 如果说汝瓷与前代的陶瓷艺术相比有什么质变、飞跃的话,那就是,它是“文人化”了的瓷器艺术。在北宋官窑之前,瓷器主要是工匠的艺术,文人的审美并没有深刻嵌入,至北宋,才把这种文人的审美直接通过“文人化”的宫廷、书画兼优的宋徽宗的审美也溶入到汝瓷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汝瓷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人瓷”,它既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瓷器艺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是个大艺术家,艺术是个“小自然”。汝瓷创造的过程,既是“物质的精神化”,又是“精神的物质化”,汝瓷是“美到极致是自然”的经典诠释。 典雅之美 中国西周时期的《诗》三百分类为“风”、“雅”、“颂”。所谓“雅”,《毛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工匠艺术与文人艺术出现分野,文人艺术占据统治地位,中国艺术出现了“文人雅趣”。因此,汝瓷的“典雅之美”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文人画所谓“雅趣”,而且是单色釉瓷器中“雅文化”的代表,其讲求的不仅仅是造型,而且追求文化内涵与意境。 汝瓷的典雅气质,“静”和“柔”两字可以代表。王羲之诗云:“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静照”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静故能深,柔故能和。静不是呆滞,反而倒是深妙精微潜隐的动,在艺术家超脱广大的心襟里显呈了动中有和谐的韵律,因此虽动却显得极静。静中不但流溢着气韵,更表示着意境的幽深。唯有内心蕴藏丰富的人才能刊落风华、直造深境幽静。所以,只有体会这种静境,才能深入中国古代艺术的堂奥。汝瓷每一件作品,都静如处子,都笼罩着一层恬静幽远而又和悦近人的意味,令人同它发生灵魂上的接触,得到灵魂上的安慰。你看莲花碗,宛若一朵绽放的荷花,在清晨的微风中微露笑靥;你看三足香炉,仿佛一尊小佛,坐在那里娴逸散淡;你看那小盘,形的圆润,色的流韵,不是清泉胜似清泉。汝瓷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它的内在精神是空灵的,但又是极充实的。观赏它,清雅浴心,令人态度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 汝瓷可以观,可以赏,可以思,可以令人神凝意远,对话交流。观赏时,你会发现这件艺术品是有生命力的,是律动的,是有灵性的。去悟,你会感觉到,每件汝官瓷艺术品,都是由心灵创造的理想的美。它有诗魂,有画境。你还会感觉到,每件汝瓷是有哲理的,是有内含的。它是活着的,所以它才有灵魂。你去交流,它的灵性就产生了,给你的感染就有了。你的心就跟它一起跳动了。 历史之镜 有人说,汝瓷之美是一种古朴之美。对此说法,作者认为不敢与此苟同,其理由是: 首先,它不符合事实本身。经过1000年历史风霜的洗礼,今天所见的传世汝瓷或发掘出来的汝瓷,确实是古朴的。但这是历史“后来的”的感觉,并不是历史当时的真相。宋徽宋赵佶18岁即位,踌躇满志,印曰“天下一人”。作为皇帝,君临天下,自称“天下一人”当然不过分。即使单以艺术论,他也堪称“天下一人”。论书法,宋微宗创“瘦金体”,自成一家;论绘画,他设宫廷画院,绘“院体画”。史称他“做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做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历代帝王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③” 宫廷画写实,强调“格物”,但宋徽宗在坚持这一宋画精神的同时,又要求宫廷画家绘画时不要对着实物生描死背,而要锻炼绘画诗意的想像空间,从更高的精神层次—“心灵的艺术”去理解绘画。他的《瑞鹤图》、《池塘秋晚图》就代表了这种艺术追求。两幅画作物象不一,但都充满一种优美、静恬、超逸的情调,体现了画家细腻、缠绵的情感。他的这种审美特质,也完全体现在瓷器上。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中,他开辟了汝、官、钧三瓷。汝窑是朝廷“自置”官窑的第一窑。作为艺术天才的宋徽宗具有完美主义倾向,汝瓷工艺不计成本,讲益求精;器形严谨规范,精致细巧。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典雅”是皇室收藏的基本标准。汝瓷是极简的艺术,也是内蕴极丰富、审美极雅致、工艺极精湛的艺术,浸润着宋徽宗天赋异禀的深刻烙印,并因此而树立了我国瓷器烧造历史上的巅峰。由此,中国瓷器的粗细之分转变为朝野之别,官窑与民窑的概念有了明确的划分,开创了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分离的瓷器新时代。 其次,它不符合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康定斯基说:“每件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孩子。④”不同时代的文化艺术都会经历梁漱溟所概括的“潮流的转换”⑤。从艺术史看,汉代的古朴、唐代的华贵、北宋的典雅、元代的清逸,是其艺术史“潮流转换”的清晰印记。从中国陶瓷的演化进程看,汝州创造了古朴的陶瓷艺术。早在五六十万年前人类就在此栖息繁衍,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仰韶彩陶是中国最早的瓷画。出土于汝州阎村、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是中国现存发现最早的国画,也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古朴是其时代之花。之后,经过唐代瓷器的雍容浑厚,五代瓷器已优美秀致,不仅制作者审美观点发生变化,而且制瓷工艺也得到重大改进。其一,为了瓷器胎薄,原料加工更为精细,烧成后的胎质更加致密,玻璃化程度高。其二,造型技术更高。五代碗盘胎质均较薄,器皿口沿常作五瓣、六瓣、八瓣等多瓣花形。深腹杯,作海棠式,高喇叭圈足,这些器物的成型难度都较大。其三,装烧技术的改进更具开创性。五代满釉瓷烧造成功。支钉不仅小,而且支在器物不显眼处。它推动了工匠技艺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五代十国虽然短暂,但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时期之一,中国画、诗赋都有历史巅峰之作。汝州在这个时期至宋代存在着一个庞大的窑系,囊括了临汝严和店窑群、临汝大峪窑群、郏县黄道窑群、宝丰清凉寺到鲁山段店窑群,其交易仅“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万⑥”可见生产之隆。因此,汝瓷产生于汝州不是偶然的。纵向看,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横向看,有着广泛的工艺改进、枝术磋学的基础。这些进步,实际上也是汝窑创世的重要历史文化条件。因此,精致典雅也可以说是艺术发展的内在结果。 再次,它不符合北宋的文化环境、艺术审美情趣。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文化精神生活别致的时代。宋徽宋的审美情趣,既是当时整个文化艺术审美的集中反映,也必然对整个社会审美产生巨大的推动、强化作用。在宋代,丰裕的假期(全年超过120天)给生活待遇优厚的官吏带来更多的休闲时光。《东京梦华录》说:“诸酒肆瓦当,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闻如此”,“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秀旆相招,俺翳天日。”遍布城市的洒楼茶肆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诗词唱和的场所外⑦,书画品茗更是上至帝王下到普通百姓的重要休闲方式。因此,宋代文学艺术审美较之唐代“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⑧”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壮美、彰显盛世辉煌的雍容华贵而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整个宋画的创作主要不是着眼于高山大川的恢宏和博大,而转向了物象本身的内在生命和意蕴。正如高居翰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中赞叹宋画时所说:“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⑨”这种文化艺术的倾向必然反映到对御瓷的欣赏上来。汝瓷温润的釉质,淡雅含蓄的釉色,富有韵律的造型,恬静端庄的气质,体现的正是宋代“心灵的艺术”的特质,也正是被“天下一人”的宋徽宗钦定为御瓷的重要理由。 还要看到,汝州地处中原,是古豫国的发祥地。东周为王畿之地,隋设汝州,为历代郡州治所。宋代皇室把汝州作为重要的京畿重地。官员们的升迁和中央官员的下派,汝州成为重要的候选之地。比如,宰相富弼、毕士安分别兼任过汝州通判、稻田务。吕端任宰相前为汝州司户。大学士苏辙曾任汝州知府。理学家程颢在汝州管理税务。翰林学士杨忆、尚书左丞莆任过汝州知州。这些文化名人直接带来汝州文化环境直接与京都交融,从而“润物细无声”,为汝瓷的创生创造了大的文化条件。终归一句话,汝瓷不会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它是其历史文化精神的自然结果。 注释: ①孟玉松:《玉松话汝瓷》,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5月第1版,第16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第14页。 ③朱林:《“天下一人”宋徽宗》,《工人日报》2016年6月6日。 ④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艺术全集》,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50页。 ⑤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第3版第100页。 ⑥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3月第1版,第274页。 ⑦刘永加:《宋代公务员的休闲娱乐》,《羊城晚报》2016年4月27日。 ⑧杨炯:《从军行》。 ⑨杨羽:《宋画: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准》,《新民晚报》2016年7月23日。 受众定位 华府 雅宅 君子家 【诠释】 1)汝瓷出现于北宋末年,主要作为皇室使用的御瓷,这决定了其极高的社会价值; 2)汝瓷的兴盛得益于宋徽宗赵佶,赵佶为中国历史上的书画艺术大家,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审美高度,决定了汝瓷享有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品质和美学价值; 3)汝瓷清淡含蓄的审美风格,既是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在艺术上的折射,也是当时唯求典雅淡远艺术追求的表现,是中国传统士子文人高洁情怀的象征; 4)在当下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民众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崇儒重教已成为品位之士新的追求,追逐奢华之风也渐渐转向归于沉静; 5)大势之下,有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及品质高洁的人士,必然对汝瓷产生更为深邃隽永的兴趣,而家庭恰是卓越之士沉淀和安置汝瓷美器之所。 器物角色 古意中的自己 【诠释】 1)瓷器是中华传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载体; 2)汝瓷为汝、官、哥、定、钧之首,不但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明珠,是华夏之古韵古意的典型物象; 3)所有汝瓷的喜爱者,一定不只是喜欢这种典雅的器物,更重要的是渴求汝瓷背后所承载的800年古意; 4)在精神的原乡中,一件精美的汝瓷,其实是一件文明的圣物,可以开启时空之门,让人们发现被时光湮灭的古意,更找寻到古意中的自己; 5)让每一个心怀华夏文明的人,邂逅古意中的自己,恰是玉松所追求的使命和价值。 行业地位 宋汝文明的复兴者、传承者、代言者 【诠释】 1)汝必北宋,概因汝瓷乃北宋诞生的艺术瓷种,兴盛四十年左右。此后,直至20世纪新中国建立,汝瓷一直处于断代绝世状态。 2)宋代汝瓷冠绝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堪为众瓷之首,而且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极为突出,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美学史上,都彪炳千年。 3)建国后,由汝瓷泰斗孟玉松作为汝窑复烧工程的主导者,终于使汝瓷重现人间,作为复兴者的孟玉松大师功莫大焉,堪为宋代汝瓷的隔空传承者。 4)玉松汝瓷二代掌门人李晓涓更进一步建构了品牌从审美价值上对宋汝的继承关系,明确了以复兴宋汝文明为己任的使命,进一步巩固了玉松汝瓷作为宋代汝瓷文明的复兴者、传承者和代言者的地位。 审美精神 清淡含蓄 汝道至简 【诠释】 1)宋代的审美休闲旨趣和境界明显,美学家称之为“诗意生活”。对此,欧阳修形容为:以深远平淡为意。 2)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吟情悦性、唯求简淡的超功利纯美学的思潮全面崛起,并诸多艺术领域形成重要影响,汝瓷即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3)在时下中国,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双轮驱动,尤其是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势所趋,追求深邃隽永重新成为重要的审美方向。 4)基于汝瓷泰斗孟玉松对汝瓷技艺的准确把控,以及汝瓷行业领军人物李晓涓对宋汝审美的精深研究,玉松汝瓷以“清淡含蓄 汝道至简”为审美精神,既精准地实现了品牌对宋代汝瓷的隔空远承,又生动地表达了具有儒雅之心的高洁之士的内心渴求。 汝道价值体系
1、《易经》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汝道价值体系,是汝瓷行业领军人物李晓涓女士在推进玉松汝瓷对宋代汝瓷进行复兴和传承过程中,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基础和宋代汝瓷审美风格、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将汝瓷艺术从器的层面上升为道的层面的价值构建。 2、汝道价值体系的建立,旨在推进当代汝瓷艺术的审美进步,以及汝瓷产业的繁荣升级。 3、汝道价值体系分为三大圈层,即审美层、思想层和艺术关联层。 4、审美层是汝道价值体系的核心圈层,主要包含三个二级圈层:“器”,即玉松汝瓷;“神”,即玉松汝瓷的审美核心——“汝道至简”;“韵”,即“淡愈远 静愈真”审美表现。 5、思想层是汝道价值体系的文化承载。汝道价值是对宋代汝瓷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理学诞生在艺术范畴内的光辉结晶。思想层涵盖了儒、释、道三教对汝瓷有潜在影响的理念、主张和表现。 6、儒家在经与佛老两教的相互渗透与学习,形成了著名的理学,即所谓的“理学为宗”。在具体的主张上,理学提倡“中庸和谐”,表现在人格上,可称为举止有度、谦恭有礼的君子之风,进一步在汝瓷上则体现为“简约之美”。儒家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里与表的关系。 7、释家亦即佛教,宋代佛教有深远的发展,尤其借助禅宗的兴盛,追求“大德圆满”成为佛教共识,其表现在汝瓷上休现为“典雅之美”。佛教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体相与义相的关系。 8、道教以“清静无为”为基本主张,以返璞归真、自然圆融为涉世主张,追求为清雅脱尘、超世不俗的至人之仪。推动汝瓷诞生的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道君皇帝。而汝瓷最具代表性的“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恰可视为道教情怀在汝瓷上的绝妙显现,被视为“自然之美”。道教与汝瓷的关系,可以视为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 9、儒、释、道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社会氛围对艺术审美的影响,是汝瓷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10、艺术关联层,是基于宋代同样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风格,而诞生出的其他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艺术门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文学、书画和茶艺等。 11、宋代文学诗词具佳,尤以词体影响最大,是以世有“宋词”与“宋瓷”并举之誉。宋代诗词颇具意境之美,与汝瓷的在审美上风貌同具。 12、宋代书画极富艺术成就,其中推动汝瓷鼎盛的宋徽宗,即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家,其独创的瘦金体书法,以及花鸟题材绘画,均以清隽淡雅之风,另僻艺术格局。其审美鉴赏的喜好,对汝瓷的产生作用重大。 13、宋代饮茶之风甚盛,概因唯求平淡志趣之风盛行。茶与汝瓷,可谓同样的美学价值分别在饮品和陈设两个领域的体现。八百多年之后,李晓涓女士将二者合流,在玉松品牌旗下,缔造了汝瓷茶器,堪称茶与汝瓷的伟大汇流。 工艺思想 复兴宋汝文明 釉变盛世奇珍 【诠释】 1)宋代汝瓷冠绝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堪为众瓷之首,而且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极为突出,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美学史上,都彪炳千年; 2)玉松汝瓷认为,只有以复兴宋汝文明为思想宗旨,方能在制瓷过程中从造型、配釉到烧制做到出神入化,臻于完美; 3)汝瓷为青瓷系,釉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淡雅纯净而享有盛誉,因而汝瓷神韵重在釉变之境; 4)玉松汝瓷创始人孟玉松大师是唯一全面成功恢复天蓝、17号豆绿釉、月白、天青等四种釉色的汝瓷泰斗,对釉色之变的掌控和呈现,是玉松汝瓷重要的品牌玄机所在; 5)通过复兴宋汝的精神指引,为盛世天下呈现具有宋汝风貌的釉色汝器奇珍,是玉松汝瓷的品牌夙愿。 生产原则 “六五半三”原则 【诠释】 1)作为汝瓷行业的领军品牌,玉松汝瓷执着于复兴、传承和发扬宋汝文化,在产品生产上精益求精,非精品不使面世; 2)在玉松汝瓷二代掌门人李晓涓的领导下,玉松汝瓷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六五半三”生产原则,即:六年成瓷,其中,五年风化,半年陈腐。而烧成后仅有三成最佳作品进入市场,余者尽毁。正是残酷的生产和遴选方式,呵护了玉松汝瓷的艺术根脉,并确保了玉松汝瓷产品堪称件件珍奇,重现宋汝神韵。 釉色解读 天青 若雨过青天之远, 似明镜拂尘之见。 天蓝 意境悬天际, 眸中一丝蓝。 月白 长空皓月冰为肌, 娇姿清容夺玉颜。 豆青 调豆畦之青, 得自然之功。 |